電影業冀重塑誘因破不入場地獄
2025-03-09 00:00
兩齣創下億元票房的港產片《破.地獄》及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,似令本地電影業破繭重生。不過,去年全港總票房收入僅得13.4億元,跌至近13年來新低;蛇年賀歲檔期成績亦遜於龍年。《星島》專訪多名電影人,有人坦言在串流平台衝擊下,「院線首發」魔力不再,更難捉摸觀眾入場口味,「有兩齣片破億,證明不是無人睇戲,而是只看心儀的電影」。有獨立電影導演冀有更多資助方式,令行內百花齊放。有學者則認為當務之急,是思考重塑入場看電影的方式,如近日內地動畫電影《哪吒2》再為戲院帶來一次「小陽春」,令本身不看電影的年輕觀眾也購票入場,或成為培養看電影習慣的契機。
經濟低迷兼受串流平台衝擊,「賣座保證」更難覓。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表示,「不知拍甚麼」正是業界共同困境,昔日黃金法則也不再適用,以往「很依賴西片吸觀眾入場,現在西片也失去方向」。另「電影」過去必是院線首發,在串流平台上映會被矮化為「劇集」,但現在的觀眾已不在乎,「遲些串流都看到,何必急着入場?」而市場碎片化也影響電影製作,如過去因電視畫面小難看清特效,還可用3D電影吸引觀眾,但現已難奏效。
依賴政府投資難成健康生態
「黃金檔期」亦已失過去輝煌。田啟文指,兩齣億元猛片均非在農曆新年等傳統黃金檔期上映,變相反映失去「廝殺片場」爭檔期意義,票房最終還是「靠口碑」。但強如《破.地獄》,事前也無人預計能獲得空前成功,爆紅全靠「天時地理人和」,如淡季上映少競爭更易引起話題,「人人都看、都在談這齣戲,你再不看就跟不上潮流」。然而成功難以複製,「《城寨》之後,也等到年底才有《破.地獄》,全港觀眾消費集中在這兩齣戲,塊餅其實無做大」。
為扶助港產片,政府近年亦大力投入,單是「電影發展基金」自2005年起合計資助121齣電影,資助額達5.7億元;《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》表明繼續資助製作弘揚中華文化的電影。而剛在今年初結束的電影製作融資計劃(放寬措施),自2020年至今亦資助23齣電影,包括口碑甚佳的《毒舌大狀》。升級的「融資計劃2.0」也會資助預算不超過2500萬元的電影。
田啟文指,開戲面對「資金」及「市場」兩大問題,有政府出手「梗係好事」,惟若發行商盤算到電影將大賣,或未必找政府融資,「結果變有風險、大有機會輸錢才拉政府落水」。且在財赤下,外界亦更關注政府注資是否用得其所,如《正義迴廊》曾遭議員批評「不夠正能量」;而長期依賴政府投資亦難以形成健康的產業生態。
疫後入場觀影已非娛樂首選
曾執導《緣路山旮旯》的獨立電影導演黃浩然表示,據其觀察大公司製作更易獲融資,「我拍過5齣戲,只有頭2齣有資助,感覺獨立電影想成功融資的門檻更高、更複雜」。他認同,公帑資助大公司本質上無錯,因對方最有實力,但希望有更多資助方式,令行內百花齊放。
除電影製作低迷,電影院亦面對結業潮。都大創意藝術系助理教授羅展鳳指出,疫後港人生活節奏改變,入場觀影已非年輕人娛樂首選,僅吸引有票價優惠的老觀眾,自然難以經營,「當務之急是要思考重塑入場看電影的方式,但是否搞多幾次免費電影日就得,我諗無咁簡單」。
而內地動畫電影《哪吒2》的經驗或可借鑑,羅展鳳指《哪吒2》確為香港戲院帶來一次小陽春,但其成功基礎在於電影在內地上映時已大熱,挾龐大票房和口碑殺入香港,再形成潮流,「如《九龍城寨》外銷到日本也很受歡迎,原因是電影在香港已獲口碑」。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