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生圍發展研保育基金創先河
2025-03-16 00:00
南生圍大型項目再有突破性發展,由恒基及傅老榕家族提出的南生圍「雙生共融」發展方案,其建屋計劃發展超過30年,繼上月底展開環評報告公眾諮詢後,近日再有新進展,發展商除保育154.4公頃濕地外,更向政府提供「一筆過」保育基金,供相關部門長期管理保育之用,若成功落實,將會成為私人發展商大型保育項目先例;另外,項目採「先保育後發展」原則,最快今年第三季落實濕地營造及保育工作,而住宅項目最快2028年動工。
項目將實踐城鄉共融、積極保育規劃原則;南生圍建業公司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,將向政府提供一筆過的「保育基金」,供相關部門長期管理保育之用,確保保育區內自然環境獲持續妥善保育。
目前該「一筆過」保育基金的金額尚有待商討及評估,未來亦將按程序與政府相關部門緊密聯繫,適時會面討論。
供部門管理用途 ?金額待評估
發言人強調,一直堅持「先保育後發展」原則,確保項目濕地營造及保育工作妥善落實後,才正式開展發展項目。目前焦點做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公眾諮詢工作,若順利獲批,下一步是補地價,依城規會要求加入土地契約條款監管和制訂發展,會積極配合政府審批進度。
上述項目最快會在今年第三季先落實濕地營造及保育工作,務求讓區內生態環境盡早得到有效保護,才在發展區北端進行第一期建設,以確保第二及第三期建設對雀鳥及附近民居影響減至最低,現階段預計發展項目並不會於今年內展開。
南生圍「雙生共融」發展方案,由南生圍和甩洲兩個部分組成,總面積達177.3公頃,包括154.4公頃濕地、11.6公頃住宅發展,提供2521伙,以容納6500人口,另有3.3公頃公眾公園暨旅客中心及擬議道路橋。
若以現時方案11.6公頃發展規模計算,只需提供23公頃濕地補償,經已提供雙倍濕地補償。但實際上建議方案提供合計154.4公頃優化濕地,遠超過城規會「無淨濕地損失」(no-net-loss of wetland)指引要求,額外增加超過100公頃優化濕地。不僅永久提升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,也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優質生態環境。
助永久提升后海灣生態系統
另外,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,后海灣的候鳥數量已減少近一半,過去十年跌勢持續,由2008年記錄約9萬多隻再銳減至如今約5萬隻。與米埔自然保護區相比,南生圍和甩洲的生態更於近30年間顯著惡化。在2022年,南生圍和甩洲兩地,錄得具有重要保育價值水鳥種類數量,都嚴重低於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數量,反映欠缺妥善規劃保育下,南生圍和甩洲生態正面臨嚴峻挑戰。
認為要推動濕地保育,配合長期管理,方能達成保育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優化長遠目標,而且上述濕地改善方案預計能提供至少雙倍,甚至高達5倍生態價值提升。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