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島嶼近岸旅遊片區招意向
2025-04-03 00:00
三個島嶼及海岸旅遊項目有新進展。發展局昨起邀請市場在未來3個月內,分別就「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」、「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」、「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態旅遊」發展項目,提交意向書。局方指,今次是政府近年首次推動打造新的旅遊及康樂「片區」,三地均位處島嶼或近岸地點,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及水體,暫時預計各項目發展成本達數十億元以上,部分允許多於一個發展商參與。局方亦無規定項目需接待多少訪客,會留給市場自行決定發展規模和速度。
去年《施政報告》提及本港要推廣島嶼及海岸旅遊,故發展局昨起邀請市場就三地發展遞交意向書,截止限期為7月2日中午前。局方指,三個項目均會採用「片區開發」模式,以進行土地用途及工程規劃工作,當中「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」擬發展為度假及戶外康樂用途,暫定在明年下半年招標,料需時約6至7年完成建設。相關用地可發展土地面積達25公頃,並有10.8公頃水體可用作遊艇停泊處,5.7公頃水體可用作水上運動及康樂活動。當中「可予以發展的元素」,包括建設別墅、度假酒店及豪華度假營等旅遊及康樂設施,預計達150至300個泊位的遊艇停泊處,以及低密度住宅等。局方建議項目採用單一發展商模式,透過公開招標出售予單一發展商或財團,並認為單一發展有助整個項目的設計變得更加協調和全面。
項目無訂訪客KPI
局方在考慮意向書後,會啟動所須的城市規劃程序及擬備土地契約。獲批土地後,發展商須進行包括環境影響評估及其他刊憲程序方面的工作。發言人指,該用地擁有豐富的旅遊及康樂資源,適宜作高端度假村,並附設世界級遊艇停泊處及低密度名貴宅第。且現時旅客去南丫島多數只遊玩半日,若作片區發展可提供更多設施,相信可吸引旅客過夜,且遊艇停泊處也會與低密度住宅及康樂設施產生協同效應,遊艇客登岸後可使用設施及在島上遊玩。
至於「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」涉及長沙、貝澳、水口及石壁一帶的發展,擬在2027年招標,可發展的土地面積約9.3公頃,包括1.5公頃濕地管理。發展局建議可讓多於一個發展商或財團參與,以利用「整個片區」模式開發,或選取發展「個別」或「多個」生態與康樂設施,以提高發展靈活性及加快建設進度。
另「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態旅遊」發展項目則計劃在2028年年初招標,可發展的土地面積分別為87公頃和33公頃,建議可設生態旅遊及康樂設施、養生中心、度假村、餐飲和娛樂設施等。發展局表示,由於兩個生態旅遊節點的面積頗大,可多於一個發展商參與有關項目。
局方指,本月14日將舉行3場簡介會,逐一解說三個項目。
最新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