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地外貿工廠恐「零利潤」轉攻歐洲
2025-04-04 00:00
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最新關稅政策,將對中國商品徵收34%對等關稅,疊加此前加徵的20%,今年美國對華關稅達到至少54%,與此同時,將於5月2日取消針對中國(包括香港)小額包裹(De Minimis)豁免關稅措施。內地外貿工廠處境嚴峻,有廣東海外貨運商對《星島》稱,高關稅之下,一些外貿工廠恐「零利潤」,「生意沒法做了」。有義烏玩具商表示,成本增加就提高價格,「沒甚麼大不了」。不過,中方學者認為,中國對美貿易依賴度較小,並已在美國之外開闢市場,具有抵禦力,風險總體可控。
「一些出口美國的客戶跟我抱怨,利潤本來已經夠低,新關稅下,工廠沒有利潤,生意沒法做了」, 在廣東多年經營海外貨運的趙先生對《星島》表示,內地一些外貿工廠可能因高關稅倒閉,也有轉作內地市場,或者出口歐洲,「如果繼續出口美國,那就需要優化產品質量,把利潤搞高。」
「(中國工廠)利潤空間相當透明,一般維持在5%至10%。對於技術含量較高、進入門檻較高的工廠,利潤或許能達到15%至20%,這已屬較高水平。」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引述寧波凌凌七跨境電商總經理李曉幸表示。
在此輪關稅宣布之前,有外貿商稱,美國客戶已發郵件稱不會單獨承擔增加的成本。某個大客戶定單沒做成,工廠就面臨關停;但有限的利潤空間難以讓渡,即使雙邊承擔一半關稅,也可能是工廠的全部利潤。
「可提高價格,沒甚麼大不了」
不過,也有廠商對此不以為然。在浙江義烏銷售髮夾的妮可表示,「也許可以拿出2%或3%的利潤分擔關稅。」另一位塑料玩具商曾浩也稱,「成本增加了,我就會相應地提高價格,沒甚麼大不了。」
此前,出海建廠是很多內地外貿工廠看中的「出路」,不少企業將供應鏈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。然而,熱門建廠地如印尼、泰國、越南也未在此輪風波中幸免,均被徵收超過30%對等關稅。「去越南等地建廠的算是『竹籃打水一場空』了,尤其是去年過去的。」有出海企業說,「沒有所謂低成本的國家了。」
除關稅政策,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,宣布將於5月2日取消針對中國出口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「小額免稅」政策,要求繳納其價值30%或每件25美元關稅。早期憑藉「小額免稅」在美國迅速擴張的Temu、Shein等中國跨境電商平台,也面臨衝擊。直郵賣家可能會面對更長處理時間、更高申報成本和更複雜的流程。
面對特朗普的「關稅風暴」,瑞銀曾預測,如果關稅水平達到60%,可能使中國年度經濟增長率減半。彭博經濟研究分析也顯示,若關稅上升至如此高水平,中美貿易將幾乎停滯。
學者稱依賴度小 風險可控
不過,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對《星島》稱,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存度已降至約16%,對美國出口的依存度降至約2%。美國新關稅政策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。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也認為,中國製造業還具有全產業鏈、全部門優勢,同時中國已在美國之外開闢市場,與其他國家貿易保持良好態勢。他亦相信,中美仍存在談判空間。
最新回應